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為什么說印度不應該發(fā)展芯片制造業(yè)

為什么說印度不應該發(fā)展芯片制造業(yè)

發(fā)布人:wxhxkj01 時間:2021-11-10 來源:工程師 發(fā)布文章
全球半導體供應危機,霍爾芯片等行業(yè)持續(xù)缺貨,導致許多人建議印度應該建立芯片制造設施(晶圓廠)。但是半導體的政治和經濟過于復雜,這樣的解決方案是不可行的。
 
為什么會有全球芯片大戰(zhàn)?
 
芯片之于本世紀就像石油之于上一個世紀。難怪各國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美國和中國處于芯片世界的兩端。
 
美國控制著知識產權、設計和技術。日本制造蝕刻芯片電路的硅片。荷蘭生產將電路蝕刻到晶片上的光刻機。臺積電(TSMC)是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以三星為首的韓國也擁有先進的晶圓廠。
 
另一端是中國大陸,它是最大的芯片買家市場,消費了全球生產的所有芯片的 60%。其每年的芯片進口費用超過3000億美元。中國發(fā)展本土半導體產業(yè)的計劃讓美國感到震驚。
 
在過去的20年里,中國成功地制造了低端芯片,這絕非易事。但它未能制造出先進的芯片。為了獲得此類技術,2015 年左右,它嘗試收購美國、歐洲和亞洲的半導體公司。但警惕的東道國政府阻止了所有這些努力。
 
當華為開發(fā)用于5G設備的芯片時,中國取得了突破。但是,與大多數(shù)其他公司一樣,華為不得不依賴美國公司進行芯片設計。美國迅速采取行動,在 2019 年使用出口管制法,阻止其公司幫助華為。美國很快迫使臺積電、三星和其他外國供應商停止向華為出售產品,美國在 IP 和芯片設計方面的壟斷使威脅變得可信。
 
為保持在芯片供應鏈的控制,美國已加壓臺積電和別人不使先進制程芯片進入中國大陸。這意味著中國電子和先進技術產業(yè)的癱瘓。
 
 
印度不應該制造芯片的三個原因
 
首先,晶圓廠需要大量的年度投資。你建造了一個煉油廠,它用同樣的技術運行了 50 年。不適用于晶圓廠。英特爾、三星、臺積電和其他所有公司——每年都在研發(fā)、工藝改進和新制造機器上花費超過 200 億美元。
 
其次,晶圓廠技術復雜,故障率非常高。中國大陸就是一個例子,即使是重大投資也不能保證成功。
 
僅僅一平方英寸的芯片就包含了數(shù)十億個晶體管。兩個晶體管之間的距離以納米 (nm) 為單位,即十億分之一米。距離越小,小面積晶體管越多,芯片性能越強。
 
目前,蘋果的 iPhone 13 使用的是 5 納米芯片,這是手機上最先進的芯片。蘋果的 iPad 可能很快就會成為第一款使用 3 納米芯片的產品。與 5 納米芯片相比,3 納米芯片的速度提高了 15%,功耗降低了 25%。與中國制造的最先進芯片形成對比。盡管印度政府提供了20年的慷慨支持,但中國只能制造出 14 納米芯片。這至少比 5 納米芯片落后兩代。
 
第三,世界很快就會有過剩的晶圓廠產能。中美競爭刺激了對新晶圓廠的大量投資。美國政府將在芯片制造上花費 500 億美元。英特爾正斥資 200 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造兩座晶圓廠。臺積電將斥資 1000 億美元建新晶圓廠。許多其他提案正在討論中。
 
那么,印度應該怎么做呢?
 
專注于芯片價值鏈中除晶圓廠之外的部分。這些貢獻了價值鏈收入的 40%。芯片設計和組裝、測試和封裝 (ATP) 是印度感興趣的兩個領域。芯片設計涉及使用軟件工具來模擬芯片電路的物理特性。我們可以探索在先進芯片設計公司工作的印度工程師的參與。ATP 行業(yè)每年銷售超過 1 萬億個芯片,創(chuàng)造了數(shù)百萬個工作崗位,且進入門檻很低。
 
半導體是美國仍占主導地位的行業(yè)。它正在尋求盟友以開發(fā)新的供應鏈,不包括中國大陸。印度作為 Quad 的活躍成員,必須打好牌才能參與芯片價值鏈的無晶圓廠部分。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華芯霍爾元件產品信息,歡迎訪問我們的官網https://www.wxhxkj.com/或者https://www.chhxs.cn/,無錫華芯科技竭誠為您服務!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fā)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工作人員刪除。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