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不出論文、畢不了業(yè)?這位導師教你論文寫作秘籍
01
過了英語六級就能寫好科研論文嗎?
“過了英語六級”只能說明自己“通過了”,而不能代表自己完全掌握英語。
在一開始,我想說明一個問題,是不是過了英語六級就能寫好科研論文?我認為并不能。
英語六級詞匯表中的大多數(shù),至少在我們專業(yè)的科技英語寫作當中都是用不上的。例如下圖中的詞匯,能用到的就是between、block、by-product這幾個,其它單詞幾乎都用不上。
并且,英語六級屬于應試教育,題型主要是填空題、選擇題,雖然六級作文也是有套路的,但是它與我們的科技論文寫作差別很大。
換言之,學好英語六級有助于寫好科研論文,但是并不必然就能夠寫好科研論文。
更何況,“過了英語六級”只能說明自己“通過了”,而不能代表自己完全掌握英語。
那么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提高呢?首先,是邏輯能力,注意整體文章的結構、每段話的邏輯和起承轉合。
其次,是學術的正確性。
最后,是學術圈一些“約定俗成”的、導師不告訴你的規(guī)則。
例如避免人云亦云,如何處理“和別人結果不一致”的情況?該引哪些文章?以及文章的定位(水平、風格和目標雜志的匹配)。
02
科研論文的流程、形式及結構
“多讀、多改、多寫”“龍頭、豬肚、鳳尾”
(一)科研論文的流程
科研論文的流程是這樣的:第一步,剛進實驗室時先確定研究選題,也就是研究范圍,比如說是研究人類癌癥還是研究其它課題。
第二步,開展文獻調(diào)研,通過看文獻來了解別人已經(jīng)做了什么,還有什么可做。
第三步,構思實驗點子,這方面可以與導師討論,確定具體要做什么。
第四步,在實驗室?guī)熜值闹笇麻_展實驗、采集數(shù)據(jù)。
第五步,分析數(shù)據(jù),并歸納出這些數(shù)據(jù)呈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第六步,撰寫論文并且修改論文。需要提醒的是,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這個數(shù)據(jù)是不完整的,也可能是導師或者師兄提醒你這個數(shù)據(jù)并不完整,于是你就需要調(diào)過頭去重新做其他新的實驗,得到新的數(shù)據(jù),然后將它加進論文,這樣逐漸接近完美。
第七步,投稿發(fā)表。
如何提高論文寫作水平?
第一點是需要多讀。
比如我碩士期間大概讀了100篇科研文獻,博士期間讀了大概1000多篇,博后期間也讀了近1000篇。
本科生進行科研一般需要閱讀二三十篇。
這里推薦兩本書,一本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影印版的《如何撰寫和發(fā)表科技論文》,比較經(jīng)典,非常適合本科高年級的學生去閱讀;另外一本比較適合研究生閱讀,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WRITE LIKE A CHEMIST》,本次講座的很多內(nèi)容也參考了這本書以及《ACS STYLE GIUIDE》。
第二點需要多改多寫。
以前我讀博士期間的導師改文章很認真。每篇文章要修改5-7遍,常常是“一片紅”。
如果要提高論文的寫作水平,就需要“高手”(一般是導師)幫你修改指導,這樣才能提高。
(二)文章的形式和組織
文章有很多形式:第一種是快報,一般就是兩頁、三頁,是比較重要同時又需要快速發(fā)表的文章。
第二種是長文章。
第三種是綜述,是很厚實的文章,需要先陳述某某學者進行了哪些研究,然后評論。
第四種是學術評論、書評和文章介紹。
第五種是學術專著、書章。
這其中,80%的文章都是長文章,所以我們主要介紹長文章的格式。
長文章的骨架應該遵循傳統(tǒng)的IMRD格式。
第一,“I”是Introduction(引言),引言的作用是引出話題,類似于一本書的序論章節(jié)。
第二,“M”是Methods或者Experimental,注意這里是Experimental,而不是experiment或experiments,因為它是講實驗方法的。
第三,“R”是Results,也就是實驗結果。
第四,“D”是Discussion(討論)。
一般的文章都是遵循IMRD格式,即使是《Nature》《Science》中的文章,雖然它可能沒有IMRD這種格式的小標題,也遵循這樣的順序。
當然,在引言之前還有標題、作者名字和單位、摘要、關鍵詞。
在討論后面還有結論、致謝和參考文獻。
整體而言就是這樣一個行文順序,我們在講課或者報告論文時,一般介紹主體的“IMRD”四個部分,這四個部分也是最重要的。
(三)一篇文章的基本結構:“痰盂”結構
一篇好文章的總體結構就是要遵循“痰盂”結構,一些教授雖然可能沒有聽說過這個結構,但是在無意中也會使用這個結構。
“痰盂”結構用中國人的傳統(tǒng)講法就是“龍頭、豬肚、鳳尾”。
“龍頭”也就是引言部分,是從一個吸引廣大讀者的寬泛的概念聚焦到本文要描述的實驗,由大到小,所以是一個倒金字塔結構。
當中稱為“豬肚”,內(nèi)容很豐滿,有各種各樣的實驗內(nèi)容、實驗結果。
最后是稱為“鳳尾”,包含的是討論和結論,并從你得到的結果進行拓展,挖掘意義,高調(diào)收場,也就是由小到大,是一個金字塔結構。
下面我們就分三個板塊來介紹“龍頭”、“豬肚”、“鳳尾”。
03
引言部分(Introduction)
從General(寬泛)到Specific(具體)
(一)引言的目的(要實現(xiàn)的基本功能)
“龍頭”就是引言部分,引言部分要實現(xiàn)幾個基本功能:第一,介紹你所要研究的領域,比如我剛才說的當今人類的癌癥影響中,癌癥就是一個領域,即背景知識介紹。
第二,解釋你所研究的領域很重要,即推銷,提高重要性,因為這個領域重要,所以你的文章才有可能發(fā)表。
第三,介紹別人以往的工作,把功勞給那些為你種樹,讓你來乘涼的前人。
有一句話說“太陽底下沒有什么東西是新的”,你的研究必然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的,你需要提到別人的功勞,來引用他的文獻。
第四,解釋為什么要做這個工作,就是別人已經(jīng)做了這個、做了那個,但是還有什么缺陷、不足,有什么gap(空檔、空隙)需要你去填補。
這一層意思又稱為“gap statement”,即填補空白。
第五,介紹你現(xiàn)在進行的工作,就是你做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意義和價值。
這就是一個序或引言部分的寫法,它要涵蓋五層意思。
我們以研究抽煙對人得肺癌的影響為例陳述如下:第一點(To introduce the area of research),“近年來,肺癌成了第X大‘人體殺手’,而抽煙常被認為是病因之一?!?/span>
第二點(To explain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search area),“搞清抽煙對肺癌的數(shù)學關聯(lián)和模型對提升公眾的認識和減少肺癌發(fā)生有重要作用?!?/span>
第三點(To highlight the relevant, precedent works),“誰誰誰研究了抽萬寶路對美國紐約州得肺癌的影響。誰誰誰研究了抽摩爾對法國人得肺癌的影響。”
第四點(To justify the need for the current work),“但是抽紅塔山對上海人得肺癌的數(shù)學模型沒有研究過?!?/span>
第五點(To introduce the current work),“有鑒于此,在本文中,我們選取上海6個三級醫(yī)院得肺癌病人作為樣本,研究抽紅塔山的時間和量對上海人得肺癌的關聯(lián)和數(shù)學模型?!?/span>
這就是寫作提綱,當然引言部分不只是這5句話,有些地方你可以進行擴充,添加內(nèi)容。
(二)引言的最基本的寫法
寫引言部分的核心目的和基本功能(底線)是向讀者和審稿人說清楚“我為什么要做這個研究”,能夠自圓其說。
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有一個“基本公式”:首先說這個課題引起廣泛興趣,有重要的理論和應用價值;其次說誰誰誰做了什么,他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但是什么什么還不清楚,效果還不理想。
這就是所謂的gap。
再次說有鑒于存在的問題,我們在本文中用了什么方法做了什么,得到什么結果。
這就是所謂的bridge the gap。
(三)寫引言的要點
寫引言的要點在于,把自己和別人區(qū)分開來。
沒有什么東西是完全新的,所以你必須要善于包裝文章,把自己的賣點給說出來,也就是交代“市場”上已經(jīng)有很多類似的文章了,為什么你的文章值得發(fā)表?
例如,既然市場上可樂賣的很好,為什么佳得樂有生存空間?我們可以運用經(jīng)濟學理論中“市場細分原理”來解決這個問題。
比如說,可樂是一種碳酸型飲料,而佳得樂不是碳酸飲料,是運動型飲料,喝了以后能夠補充維生素,也有利于補充體內(nèi)的水分。并且佳得樂不含咖啡因,這也是一種優(yōu)勢。這些就是佳得樂和可樂的區(qū)別,也是佳得樂的“賣點”(selling point)。
(四)如何師出有名(自圓其說)?
我們先看以下幾種表述:
> 雖然很多人研究了Y,但還有很多問題沒有搞清楚
> 雖然很多人搞清楚了X,但是Y還是沒有搞清楚
> 雖然有幾個工作研究了X,但關于Y的研究尚未報道
> 雖然方法X達到需要的檢測極限,但該方法昂貴且耗時
> 需要額外的研究來證實這些前人報道的結果
這些話是不能隨便說的,其言外之意在于,你能解決這些問題。
寫作時,你要確定自己的研究已經(jīng)解決了什么問題,然后再倒推說這個地方有問題,也就是打下伏筆。
如果你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那就不要采用這樣的表述,否則就成了審稿人攻擊的對象。
(五)小結
引言部分的寫作提綱是這樣的:第一步是介紹研究領域,這其中包括鑒別、界定研究領域,強調(diào)該研究領域的重要性,以及提供相關的基礎背景,在提供的過程中需要引用相關的文獻。
第二步是鑒別出一個gap或一群gaps。
第三步就是彌補空白。
最后用一句“本文我們用什么方法做什么東西,得到什么關鍵的結果”這樣的話結尾。
引言部分的總體意圖就是從General(寬泛)到Specific(具體)。
最后補充一點,引言部分最好是問題導向。
問題導向實際上也是一種“馬后炮”。
你在剛開始做實驗時,其實對相關文獻和實驗內(nèi)容并不熟悉,都是自己去摸索的。
有時候導師給你的目標是A,但是你自己做完之后發(fā)現(xiàn)得到的是A’,也就是最終的東西與你原來設想的不一樣。
那么你就需要重新修改,對癥下****。
在寫文章的時候,重新調(diào)整角度,找到關鍵的問題,也就是找到對應你的創(chuàng)新點的問題。
04
結果部分(Results)
強調(diào)你的關鍵發(fā)現(xiàn)、提煉并表達趨勢和規(guī)律、指出并解釋反常的數(shù)據(jù)
(一)結果部分的基本概念
結論部分的基本概念就是邏輯性地闡述你的實驗結果。
大致來說,就是將結論分為幾個部分。
這個可以是對實驗不同變量引起的結果,或者研究的不同方面進行分別介紹。
在結論部分,要注意“分段”,也就是小標題的運用,并注意每段話表示一個意思,有一個主題句。
比如你這段話講了用紅外光譜來檢測,那么就專門講紅外光譜,不要牽扯進其他儀器的內(nèi)容,也就是不要一段話講兩個不同的東西。
此外,整個結果部分要有邏輯性,每段話要注意起承轉合。
一般來說寫Results基本上是看圖說話,你出現(xiàn)5張圖,你就按“12345”的順序去寫,這是一個基本套路。
(二)結果部分的注意
在報道數(shù)據(jù)的過程中注意實現(xiàn)三個功能:
第一,要向讀者強調(diào)你的關鍵的發(fā)現(xiàn)。
你的文章需要突出你的中心思想,強調(diào)關鍵發(fā)現(xiàn),而不能平鋪直述。
比如介紹10張圖,你不可能不分青紅皂白地每張圖都詳細描述,花費500個字的篇幅,而是要對那些不重要的圖一筆帶過,例如說“見附件圖3”就行了。
第二,從表觀的實驗數(shù)據(jù)中提煉出趨勢和規(guī)律,并表達出來。
比如在這張圖中,你看到隨著時間的變化,數(shù)據(jù)點先上升后下降,你也需要表達出這樣的趨勢,甚至需要對可能的原因進行簡短的解釋。
第三,如果有反常的數(shù)據(jù),也需要指出來,并進行簡要的解釋。
比如說我們環(huán)境系觀測大氣中銨離子的濃度,從5月1日到5月16日期間每天觀察,但是在發(fā)表文章的圖中,缺少了其中一天的數(shù)據(jù)點。
那么就需要在文章中告訴審稿人,缺少的原因是因為當天停電了。
如果沒有解釋,可能就會引起審稿人的疑惑,這種疑惑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文章不通過。
(三)小結
結論部分的寫作提綱是:首先是布置舞臺(Set the Stage),你需要提醒讀者你是如何得到這組數(shù)據(jù)的,并且你可以用圖表來向讀者展示這組結果。
然后是報道數(shù)據(jù),在此過程中要注意三點,第一點鑒定、鑒別重要的發(fā)現(xiàn),第二點是描述重要的趨勢,第三點是凸顯意外結果。
(四)注意事項
首先,需要注意在處理數(shù)據(jù)結果時,并不是所有的數(shù)據(jù)都要用上去!寫作的時候一般不要描述發(fā)現(xiàn)科學事實的曲折故事。
不要說:“為了確定這個物質(zhì),我們查閱了大量書籍,從來沒有報道過。于是我們到圖書館找了其它文獻,發(fā)現(xiàn)了歸屬。”不要暗示“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而要直奔主題。
其次,要避免使用一些詞匯和短語。
第一,要避免使用俚語和行話。
第二,盡量簡要,多余的內(nèi)容會掩蓋你的信息,使你的讀者感到厭煩。
第三,省略空洞的短語,例如“As already stat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等。
第四,避免多余的詞語,例如“It is a procedure that is often used.”應該直接表述為“This procedure is often used.”“This is a problem that is……”應該表述為“This problem is……”。
05
討論部分(Discussion)
一篇好的文章不能僅僅停留在描述我們看到了什么,更需要介紹從中體會到什么永恒的真理。
(一)討論部分的結構
第一步是討論特定的結果。你需要提醒讀者你的結果,并解釋你的結果。在此過程中,你需要從你的實驗當中提煉出幾個要點。
比如你是研究生物的,你在實驗中加入一種****劑之后可以殺死某種物質(zhì),為什么能殺死呢?你就對此進行解釋,因為分子中的某個基團能夠跟某一個蛋白質(zhì)結合,一旦缺失了這個蛋白質(zhì),該物質(zhì)就沒有辦法生存了。
那么是怎么證明的呢?你是通過做了200組實驗,抽取了300個病人的樣本,病人遍布五大洲的,因而是具有代表性的。
此外,某某等人發(fā)現(xiàn)另外一種****物也具有這個基團,加入以后也能扼制蛋白質(zhì)的產(chǎn)生,也具有效果,只不過你的效果是99%,而他的是80%。
要像這樣討論、比較自己和別人的區(qū)別,提出要點并提供證據(jù)。
第二步是總結論文。先總結你的工作,然后提出此項工作的應用(Suggest applications of the work)。
比如說你發(fā)明的這個****物能夠殺死這個物質(zhì),治療了300個中國人,那么應該就是下一步推廣、應用在其他國家。此外,還要提出此項工作的總體影響(Suggest overall implications of the work)。
Implication就是言外之意的意思,比如說人類生存的合適環(huán)境是從0度到30度,如果超過40度,人類就很難生存。
太陽系或者銀河系中,99.99%的星球溫度都是500度以上,言外之意就是不適合人類生存。
但是在200光年以外有一顆星球,我們通過FAST望遠鏡觀測到它的溫度在0度到30度之間,言外之意就是那里可能有生物值得我們?nèi)ミM一步探索、研究。
討論部分的總體意圖就是從Specific(具體)到General(寬泛)。
(二)討論部分四項內(nèi)容
討論部分我歸納了四個要點:
第一點,根據(jù)實驗結果提煉要點,展開討論。
那么是哪些要點呢?例如,首先我們說發(fā)現(xiàn)這個東西能夠消滅某個物質(zhì),這是一個現(xiàn)象。
那么接著就要思考,為什么能消滅呢?是因為這個東西能夠跟蛋白質(zhì)結合,而蛋白質(zhì)對于生物很重要,就這樣展開討論。
第二點,比較自己和別人研究結果的異同。
比如說我們的這個****物可以有99%的效果,而美國人的****物效果是80%。
第三點,提及研究結果的言外之意和潛在應用。
第四點,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展望后續(xù)研究。
闡述局限性的時候,一定要“手下留情”,不能過分自嘲、自貶,否則審稿人會懷疑你的文章是否值得發(fā)表。
這是一種藝術、一種技術,需要點到為止。
(三)insights
討論和結尾得注意給點深刻見解(insights),那么就要提出這幾項內(nèi)容,并至少涵蓋其中一項。
第一,這個工作有什么含義?
第二,提供什么新見解?
第三,對研究領域有什么新認識?
第四,有什么實用價值?
第五,對社會有什么影響?
這些內(nèi)容并不需要滔滔不絕地去寫,點到為止就行,善于寫作的人用一兩句話就足夠解決問題。
比如我們可以直接說,這項研究為解決全球危機提供了契機,下一步我們可以嘗試測試其在歐洲人身上的效果,并進一步研究它的機理。
再比如王安石《游褒禪山記》的結尾,一篇好的文章不能僅僅停留在描述我們看到了什么,更需要介紹從中體會到什么永恒的真理,這樣文章的立意就提高了。
在結尾給點insights,無論是對于科研論文,還是對于一般性的文章,都是非常必要的。
以我自己為例,我在2009年寫過一篇文章叫“跨過求學和人生的五個門檻”,講述了我從讀書時期一直到當時所遇到的5個門檻。
在文章的結尾部分,我運用了科技寫作的方法,說到:
“以上幾件和保研、出國、戀愛、求學、職業(yè)發(fā)展相關的事情告訴我們,不要害怕在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困難。
腳踏實地、全力以赴、咬緊牙關,都是跨過門檻的重要保障。
緣分和心態(tài)也很重要,其實任何事情都會有一個說法,這就好比一塊石頭從山頂滾下來,總會掉到一個地方停下來一樣。
長江的水在奔流著,有的水最后流向了大海,有的水流到了長江的支流,有的水最后到了稻田,還有的水最后成了瓶裝水。
正如英語成語所說,Every bullet has its billet,即每顆子彈都會有自己的歸宿。
如果我們能以從容淡定的心態(tài)看問題,“隨緣處境,以心轉境”,那么生活就會容易得多了?!?/span>
加上這個結尾之后,文章立意就一下子拔高了。
這篇文章后來發(fā)表在《求學·考研》雜志,他們編輯部收到了很多關于這篇文章的感想信。
我們科研論文的最后部分也應當給點insights,而不能夠只是停留在藍天白云。
在給insights時,我們可以評論文章的局限性和下一步怎么做。
文章寫到最后,不能戛然而止,而要說清楚本文的意義、對這個領域的貢獻、本文的局限性和下一步可以怎么做。
這樣,讀起來有意猶未盡的感覺。而這樣做的作用就是“打預防針”和“噴灑消毒****”,審稿人就不會給你過多的要求,你就有一個臺階下。
06
參考文獻
不要漏引、錯引,不要泛泛而引、為引而引
(一)為何引用參考文獻?
引用參考文獻有五點主要功能(或者說目的):
第一,把credit(功勞、貢獻)誠實地分給前人和同行。
例如指出誰誰誰曾經(jīng)做過什么,他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第二,印證你提出的論點和結果。
比如你的結果和誰誰誰觀測得到的結果一致,這樣使審稿人“放松警惕”。
第三,列出和文獻中不一致的地方。
也就是和誰誰誰觀測得到的結果不一致。
第四,顯示你研究領域的重要性。
這就需要引用重要文獻,如果是引用水平很差的文獻,就不能證明你的領域重要。
第五,顯示你目前這個工作的時效性。
最好是引用最近三五年的文章,如果引用的是50年前的文章,那并不能證明你的工作及時。
(二)如何引用參考文獻?
引用參考文獻有這樣幾條注意事項:
第一,不要漏引重要文獻(該課題“祖師爺”的經(jīng)典文獻、實驗點子類似的文獻、同行課題組的文獻)和對你的實驗有直接啟發(fā)的文獻。
你如果沒有引用,別人就會認為你是剽竊,你不尊重學術同行。
第二,不能泛泛而引說某某課題被廣泛研究,然后列舉文獻1-20,而要有針對性地引述、印證,讓人覺得你很專業(yè),的確是看過文獻的。
比如可以說,這個研究可以分為5個分支,有的人研究了有機反應(文獻1-3),有的人研究了無機反應(文獻4-6),有的人研究了電池(文獻6到X)……,這樣分開之后,就顯得更加專業(yè)。
第三,不能為引而引,不能引用“濫竽充數(shù)”的無關的文獻。
第四,不能錯引文獻。比如你說某某認為“……”,但其實他并沒有這么認為,這就屬于張冠李戴了!
引用參考文獻必須按照目標刊物的特定要求,并且得一致。
比如有的刊物的引用文獻號是在句號后面的,有的是帶方括號的,這些都需要一致。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種方括號前面很有可能是空一格的,不空格就是格式錯誤。
寫完正文之后,最后還有參考文獻(References),將文章中引用的文獻羅列出來,參考文獻也需要按照目標刊物的格式。
千萬不要羅列“缺胳膊少腿”的參考文獻,比如漏了標點、漏了空格,甚至漏了被引作者的名字。
一般研究生寫科技論文時,可以學會使用“Endnote”,它能夠節(jié)約你很多時間。
轉載本文請聯(lián)系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注明本文來自馬臻科學網(wǎng)博客。
鏈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302980.html
編輯 | 宗華
排版 | 郭剛
*博客內(nèi)容為網(wǎng)友個人發(fā)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