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模組 文章 最新資訊
IMT-2020明確5G頻譜需求:高頻需求量至少14GHz

- 在今天召開的“2017年IMT-2020(5G)峰會“上,IMT-2020(5G)推進組副主席王曉云表示,為了滿足ITU提出的5G愿景,IMT-2020(5G)推進組正在聯(lián)合產業(yè)鏈一起來推動5G創(chuàng)新。 王曉云表示,在5G產業(yè)的推進工程中,頻率可以說是最關鍵最核心的內容。IMT-2020工作組也成立了頻率小組,專門開展頻率研究,其首要工作就要研究5G到底需要多少頻率才能滿足未來的需求。 根據研究結果,IMT-2020工作組認為:在低頻段方面(6GHz以下),總體需
- 關鍵字: 5G
奚國華:5G標準或將在年底完成第一基礎版本制定

- 6月12日消息,在今日舉行的5G技術產業(yè)創(chuàng)新論壇上,中國通信標準化協(xié)會戰(zhàn)略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奚國華表示2017年,5G國際標準進入關鍵階段,距離實際應用又近了一步。2017年,5G國際標準正式啟動,也將在年底完成5G第一基礎版本,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可以說2017年是5G標準元年。 奚國華介紹,中國通信標準化協(xié)會與IMT-2020推進組密切配合,有效組織協(xié)會成員,重點推動5G國際和國內標準的制定。目前,CCSA已在5G標準研究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一是CCSA作為以合作伙伴關系建立和管理3GP
- 關鍵字: 5G
日本擬2023年全國實現(xiàn)5G通訊 旨在推動自動駕駛市場

- 據外媒報道,日本三大移動通信運營商將于2020年開始向客戶提供5G無線通訊服務,其中至少一家運營商計劃到2023年在日本全境提供5G服務,而這將推動日本自動駕駛以及物聯(lián)網(internet of things)技術的快速發(fā)展。 據了解,多克莫公司(NTT Docomo)、KDDI株式會社以及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有望總共投資5萬億日元(約457億美元),以在日本全國推出5G通訊服務。上述三家通訊巨頭首先將在東京部分地區(qū)以及2020年東京奧運、殘奧會的限定區(qū)域實現(xiàn)5G通訊的商
- 關鍵字: 5G
中興通訊:5G排頭兵—Massive MIMO的大作用
- 2020年實現(xiàn)5G網絡的商用部署,這一時間點即將到來,這場技術革命將大大改變人機交流的方式。新的通信時代漸露端倪,它將顛覆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出行方式。而且,物聯(lián)網應用將借助5G連接,創(chuàng)造一個人與技術互動的全新世界。 由于智能家居的普及,幾年前互連設備就已經呈現(xiàn)指數級增長,但是5G提供的移動性將使物聯(lián)網達到更高水平、發(fā)揮更大潛力。市場研究公司Machina Research預測,全球的互連設備數量將在5G商用后的前五年里達到250億,并產生2 ZB以上的數據量。 電信網絡將成為把物聯(lián)網連在一
- 關鍵字: 中興通訊 5G
5G殺手級應用是AR/VR,華為擬于中美籌設研發(fā)基地
- 據電子時報報道,華為面對虛擬實境/擴增實境(VR/AR)、混合實境(MR)潛在的龐大商機,有意強化相關發(fā)展與生態(tài)鏈建構能力,近期積極籌組研發(fā)團隊,業(yè)界傳出華為擬在美國、大陸分別籌設研發(fā)基地,并對相關VR/AR人才進行招募及挖角動作。 全球VR/AR等應用市場在宏達電、三星電子、微軟、Google等公司引領之下蓬勃發(fā)展,業(yè)界為打造更健全的VR/AR生態(tài)體系,2017年紛不遺余力開發(fā)相關應用,首部支持VR的電影已開拍,預計最快2018年上映,業(yè)界預期2018年起VR應用市場將進入大爆發(fā)的時代。
- 關鍵字: 5G AR
5g-a模組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chuàng)建詞條5g-a模組!
歡迎您創(chuàng)建該詞條,闡述對5g-a模組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5g-a模組的朋友們分享。 創(chuàng)建詞條
歡迎您創(chuàng)建該詞條,闡述對5g-a模組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5g-a模組的朋友們分享。 創(chuàng)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