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菱電機(MitsubishiElectric-mesh.com)在剛結束的第19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2017 CIOE)上,表示該公司正在積極備戰(zhàn)將于2020年來臨的中國5G市場,針對5G無線網絡中的各種應用和需求,正在開發(fā)相應的新產品,估計整個行業(yè)至2030年的投資總額高達5千億元。
三菱電機半導體亞洲區(qū)銷售總監(jiān)増?zhí)锝≈壬Q,中國計劃于2020年實現(xiàn)推進5G網絡,估計整個行業(yè)的投資總額將達2,740億元,至2030年更高達5,200億元的規(guī)模。至于各大通信運營商的投資額,將在2020年及
- 關鍵字:
三菱電機 5G
- 9月12日早間消息,如今,在各種論壇和活動上,5G和AI已經成為最高頻詞匯,似乎不談及就落伍了。
與高深莫測的AI不同,今年的確是5G國際標準的關鍵一年,3GPP將在年底完成5G NR非獨立組網特性,明年3月份進行標準凍結。5G似乎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
但在Gartner通信服務供應商研究總監(jiān)劉軼看來,5G第一版本標準的完成,只是5G產業(yè)發(fā)展的開始,5G要想真正的開啟規(guī)模商用,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對于運營商而言,劉軼建議,當前應該專注于4G LTE網絡的持續(xù)演進和部署,而不是等待5G成熟。
- 關鍵字:
5G LTE
- 5G的實踐不是一場短跑而是馬拉松,5G愿景的落實,必須仰賴透過網絡、云端以及終端裝置聯(lián)合建構出效能強大的端至端解決方案,這些方案需要大企業(yè)的推動。
- 關鍵字:
英特爾 5G
- 提到5G,很容易想起一個詞就是萬物互聯(lián);這也難怪,根據ITU的愿景定義,5G網絡需要達到在1平方公里內提供100萬個連接的能力。
5G和物聯(lián)網的關系,就這樣被業(yè)界所熟知了。但在Gartner通信服務供應商研究總監(jiān)劉軼看來,這可能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很多企業(yè)和運營商都把物聯(lián)網作為5G的重要用途之一,但Gartner認為物聯(lián)網和5G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從目前來看,只有1%-5%的物聯(lián)網應用是基于5G或者依賴于5G。”劉軼說。
劉軼指出,在
- 關鍵字:
5G 物聯(lián)網
- 據相關數據顯示,5G市場將會在2020年啟動,5G光網絡將會為用戶提供10倍于4G網絡的帶寬,并且連接著海量的物聯(lián)網終端,因此無線網絡帶寬將在5G時代迎來爆發(fā)式增長,從而進一步刺激光模塊市場,特別是高速光模塊市場。
另外,基于當前CPRI架構的無線前傳網絡在5G時代將會面臨巨大的壓力,網絡架構亟待升級。由于軟件定義網絡、網絡功能虛擬化、網絡切片等新技術的引入,5G對于移動前傳、移動回傳等承載網提出諸多挑戰(zhàn),因此面向5G承載的傳送網迎來了新一輪發(fā)展契機。
海信展位
目前,作為公認的
- 關鍵字:
海信 5G
- 當前在智能制造,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大潮下,各種智能出行平臺、解決方案和產品的幕后英雄和賦能者可能是你一些你想不到的企業(yè)在做。
- 關鍵字:
高通 5G
- 近期,全球領先的信息技術研究和顧問公司Gartner的一項全球調查*顯示,75%的終端用戶企業(yè)機構愿意為5G移動功能支付更多費用(參見圖一);僅24%的受訪者可能會拒絕為5G支付高于4G的費用。 Gartner研究總監(jiān)Sylvain Fabre表示:“相比其它行業(yè),電信行業(yè)內的終端用戶企業(yè)機構更有可能為5G支付更多費用做好準備。例如,相對于愿意為其內部使用而承擔5G溢價的電信公司而言,制造、服務與政府部門內的終端用戶則顯得不太樂意。” 圖一、終端用戶企業(yè)機構愿意為5G功能支付多高的費用?
- 關鍵字:
5G 物聯(lián)網
- 5G:全面性的通信網絡 關于5G,直觀上的理解就是帶來速度/數據傳輸速率的提升,當然最初確實是這樣的。5G標準屬于一站式網絡,兼容市場上所有的應用領域,從低帶寬到低功耗的IoT節(jié)點以及超高清身臨其境體驗。為了滿足這些要求,5G采用更寬的頻譜,sub-GHz面向于IoT應用需求,1到6GHz面向于寬帶設備,6GHz/mm以上面向超高帶寬應用的需求?! 榱烁阌诖蠹依斫?,5G標準制定組織和社區(qū)對使用場景和應用類型進行了劃分,大體分為以下三類: ●?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面向高帶寬需求
- 關鍵字:
5G MIMO
- 據國外媒體報道,澳大利亞的四家移動運營商將很快有機會購入一些頻譜,從而推動其5G計劃。
根據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的意見,該國通信部長梅奇·法菲爾德(Mitch Fifield)今天表示,對于即將拍賣的3.4 GHz頻譜,政府將不會就運營商的競爭能力方面設定任何限制。
這樣做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出于實際需要;ACCC在其建議中指出,“3.4-3.8 GHz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非常適合早期5G部署的頻段。因此,我們認為這部分頻段可以直接作為替代用頻段。&r
- 關鍵字:
5G 頻譜
- 毫無疑問,5G正日漸成為電信運營商的一個戰(zhàn)略重點。
預計電信行業(yè)將迅速采用并整合部分現(xiàn)有的和部分新興創(chuàng)新技術,同時進一步加速實現(xiàn)數字化經濟,因為新技術能夠大規(guī)模、低延遲實時傳輸大量數據。
用戶將繼續(xù)期盼新服務的出現(xiàn),如增強現(xiàn)實和基于客戶體驗的融入式應用程序——這類程序以高速、低延遲通信為基礎而構建,其間的延遲、抖動或中斷難以令人察覺。
早期的采用者已經能夠利用新技術使市場向著有利于他們的態(tài)勢發(fā)展并贏得市場份額。
在5G發(fā)展中,他們成功的潛力更大,這是因為
- 關鍵字:
5G 運營商
- 近日,混改后的中國聯(lián)通首個大事件是在海南正式啟動千兆無線網絡高鐵影院,為5G發(fā)展鋪路,據悉目前中國聯(lián)通千兆無線網絡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诘榷鄠€城市具備商用能力。
在5G來臨之前,千兆級LTE網絡作為通往5G時代的基石備受業(yè)界關注,全球運營商已經開始了積極布局。據悉,目前全球18個國家的26家運營商已規(guī)劃或試驗部署千兆級無線網絡。
千兆LTE網絡作為無線網絡的重大技術,高通、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中興通訊等都在積極與電信運營商合作布局。在技術上,千兆級LTE傳輸速度的實現(xiàn)利用了
- 關鍵字:
LTE 5G
- 作為信息社會的底層基礎,4G/LTE的發(fā)展極大促進了互聯(lián)網經濟的全面繁榮,進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到今天,LTE已經邁入成熟階段,全球范圍投入商用的網絡數超過600張,僅中國用戶規(guī)模即達9.1億;同時,持續(xù)的網絡創(chuàng)新與演進亦為之注入了強勁生命力,全球4.5G/4.5G Evolution正呈部署加快的趨勢,預計未來十年LTE黃金時代仍將繼續(xù)。
ABI Research最新研究報告指出,4.5G解決方案能夠使運營商通過Massive MIMO、Massive CA以及256QAM等技術提供超過1Gb
- 關鍵字:
LTE 4.5G
- 作為美國第二大運營商,AT&T今年早些時候宣布計劃進行各種5G網絡測試,涉及企業(yè)、住宅用戶以及下一代技術的固定和移動迭代演進。自從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舉行試驗之后,AT&T表示將把這一努力擴大到德克薩斯州韋科(Waco)、密歇根州卡拉馬祖和印第安納州的南本德,為住宅客戶提供服務。
AT&T無線網絡架構與設計高級總裁Marachel Knight說:“將固定的無線5G測試從實驗室轉移到現(xiàn)實世界中,有助于我們學習關于mmWave和5G的重要因素。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正
- 關鍵字:
AT&T 5G
- 隨著3GPP標準的演進,5G新空口將于2017年塵埃落定。中國移動一直走在5G商用化道路的前沿。R&S SMW200A矢量信號發(fā)生器和R&S FSW矢量信號分析儀中標中國移動研究院5G測試儀表項目,為5G技術研發(fā)提供測試支持。此次招標也是中國移動首次針對5G 微波毫米波、5G新波形、5G新型基站、研發(fā)測試儀表的項目。不久之前,中國移動采用羅德與施瓦茨公司(以下簡稱R&S公司)R&S SMW200A矢量信號發(fā)生器和R&S&n
- 關鍵字:
5G NB-IoT
- 人類進入了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而5G移動通信技術的到來,將會讓手機網速有的本質性的提升。全世界的運營商都在爭先恐后建設5G網絡,成為第一批服務提供者。據外媒最新消息,美國電信巨頭AT&T日前宣布,將擴大先期建設規(guī)模,在美國五個城市建設5G網絡。
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Engadget報道,之前,AT&T選擇在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市建設試驗性的5G網絡,試驗獲得了初步成功。如今,AT&T準備大規(guī)模鋪開,其宣布將會在更多美國城市建設網絡,其中包括密歇根州的alamazoo、德克薩斯州的
- 關鍵字:
5G 4G
5g+工業(yè)互聯(lián)網大會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chuàng)建詞條5g+工業(yè)互聯(lián)網大會!
歡迎您創(chuàng)建該詞條,闡述對5g+工業(yè)互聯(lián)網大會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5g+工業(yè)互聯(lián)網大會的朋友們分享。
創(chuàng)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