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信公司華為老總稱,如果歐盟能夠像對待歐盟公司一樣更為公平的對待華為,華為將在歐盟投資更多。郭平,是華為副董事長及現任總裁,他表示,此前歐盟委員會對華為和另一家中國電子產品公司ZTE的反傾銷調查讓公司很“不舒服”和“不確定”。
過去幾十年,華為在歐盟投下重金,并在全歐盟大陸聘用9900人,其中1200人在研發(fā)部工作。“我們在歐盟發(fā)展,并沒有把它看做一個市場,而是想在這里做研發(fā)。我們想在這里做采購。我們想變成一家歐盟公司。&rdquo
- 關鍵字:
華為 4G
- 進入2015年,三大運營商的日子看起來越來越難過了,首先是一季度凈利潤全部下滑,然后是李克強總理兩次提出要降低資費提高網速,國內電信行業(yè)的現狀似乎與今年世界電信與信息社會日的“電信與信息通信技術:創(chuàng)新的驅動力”主題越來越遠。
不過越是在這種情況下,運營商們則越是需要依靠創(chuàng)新的力量來開拓新的業(yè)務領域以及降低成本,5G時代的萬物互聯所帶來的巨大市場機會和新技術所帶來的成本降低都是運營商們所期待的,這也正是愛立信等設備廠商的機會。
在為期兩天的南京愛立信熊貓通信有限公司和
- 關鍵字:
4G 5G
- 三星的部分業(yè)務運營正在向成本較低、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轉移。據消息人士表示,三星已開始在印尼雅加達附近的一處工廠生產手機,以滿足快速增長的印尼市場需求。
消息人士表示,三星這處工廠位于雅加達附近的工業(yè)城鎮(zhèn)Cikarang,計劃每月生產150萬部手機。這其中包括最新的4G智能手機,這些手機將于本月面向用戶開始銷售。目前,三星在韓國、中國和越南生產手機。根據IDC的數據,去年三星的全球智能手機銷量超過3億部。
三星在印尼建設工廠部分也是由于印尼出臺了新的監(jiān)管規(guī)定,要求在該國國內進行手機生產。該消
- 關鍵字:
三星 4G
- 聯發(fā)科總經理謝清江堅守2015年手機芯片出貨量逾4.5億套、4G手機芯片出貨逾1.5億套, 顯示聯發(fā)科在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需求看似放緩的情形下,已決定先守市占率,暫時把毛利率放在一邊的策略。先守再攻的動作,顯示聯發(fā)科已意會到公司下波營運成長動力絕對是在全球4G手機芯片市場。
在一定要守住大陸及新興國家手機客戶由3G升級4G世代商機下,其實聯發(fā)科3G手機芯片市占率不能掉,4G手機芯片訂單也得盡快累積,雖然可能短期驟傷聯發(fā)科毛利率表現,但中、長期而言,守住市占率后,方有機會等到毛利率回升的晚
- 關鍵字:
聯發(fā)科 4G
- 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可能使得在2020年2G網絡在全球范圍內全面消失
- 關鍵字:
2G 4G
- 正當聯發(fā)科沖刺 4G 手機應用處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 AP)之際,卻傳出展訊在后方 3G 應用處理器戰(zhàn)場放火,接連拿下印度、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應用處理器訂單,還不乏一線手機品牌,甚至傳出三星也有意采用展訊應用處理器。
電子時報報導,由于 3G 智慧型手機爆價持續(xù)下滑,而東南亞、中國等新興市場市場的手機品牌又對于成本更加敏感,因此會選用具價格優(yōu)勢的展訊新一代 3G 手機應用處理器;此外,展訊近來與客戶搭配的技術和服務也愈加成熟,也是影響手機品牌抉擇的因素。預料在 2
- 關鍵字:
聯發(fā)科 4G
- 摘要:無線數字通信已邁過3G,正在向4G和5G邁進。中國通信產業(yè)始終高舉TD標準的大旗引領潮流,并帶來本土通信芯片設計水平不斷超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手機平臺無論在工藝水平還是技術性能上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通過增加安全架構的軟件支持,更有效地加確保國產通信終端的安全性。
關鍵字:大唐集團、TDD標準、智能手機、安全芯片、LSEE技術
聯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聯芯科技”(Leadcore),是大唐電信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2008年成立于上海。聯芯科技將自己定位為
- 關鍵字:
4G 5G TDD
- 英國小鎮(zhèn)吉爾福德郊外幾英里處,薩里大學的校園里,人們正在組裝一座由金屬和玻璃建造的5G實驗室。這所亮閃閃的實驗室充分彰顯出英國開發(fā)下一代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雄心。
很多手機用戶才剛剛升級到速度更快的4G網絡,電信設備供應商已經在展望下一代移動互聯網技術了。沃達豐、英國電信等公司向薩里大學提供5G技術研發(fā)資金并非出于學術愛好。作為商業(yè)伙伴,它們投入資金是為了將來在該實驗室產生的任何盈利中分一杯羹,同時也獲得使用新技術的機會。
競相開發(fā)5G技術的不只這些公司。華為、愛立信、諾基亞和三星等公司的實驗
- 關鍵字:
5G 4G
- 4G的網速最快能夠達到多少?很多人說是100Mbps,這并沒有錯,因為國內運營商現在宣稱4G峰值速率為100Mbps。但這并不是唯一答案,可能會是300Mbps、450Mbps,甚至更高。因為作為LTE的演進,LTE-A(LTE-Advanced)技術在全球已經風起云涌,國內運營商也在積極準備。LTE-A借助載波聚合等關鍵技術,能夠提供比LTE快數倍的速率。
LTE-A掀起全球風暴
GSA(全球移動設備供應商協(xié)會)今年4月發(fā)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共有644家運營商投資建設LTE網絡,已
- 關鍵字:
LTE-A 4G
- 在終于擺脫了反壟斷案和重罰后難堪的第一季財報之后,高通高調出現在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 2015上,除了手機芯片之外,4G LTE Advanced、智能機器人、物聯網等成為高通著眼的未來技術,在高通執(zhí)行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Matt Grob口中,未來一年將有很多事情要發(fā)生。
第一件事
4G LTE Advanced年內大陸部署
總理說“升網速、降資費”,高通怎么破?高通給出的答案是——LTE Advanced載波聚合技術。&ldqu
- 關鍵字:
高通 4G
- 剛從EUcap2015回來,給各位寫一個個人匯報,順便聊聊關于MIMO OTA的一些進展與內幕。本文專業(yè)性較強,除彩蛋的預告之外,其余部分僅供專業(yè)人士閱讀、參考?!疽弧繒h介紹:EUCAP ? ?一年一度的歐洲天線與電波傳播會議(EUCAP)是由歐洲天線與電波傳播協(xié)會(http://www.euraap.org/)組織的學術會議,歐洲在電波傳播有著強有力的研究基礎,該會議也就順其自然地演變成了歐洲各國乃至美國、日本、中國學者在天線設計、電波傳播與測量領域進行學術交流的重要會議,匯集了學
- 關鍵字:
MIMO OTA 4G
- 在移動、聯通、電信大力推進4G網絡建設的背景下,國內光纖光纜企業(yè)捷報頻頻。2015年國家將繼續(xù)加快“寬帶中國”建設步伐,三大運營商整體資本開支將增長9%,其中4G投資高達1532億元,同比增長22%。光纖光纜企業(yè)將繼續(xù)受益。
2014年,三大運營商合計實現收入12497億元,同比持平;合計實現凈利潤1309億元,同比下降8%。較大規(guī)模4G網絡建設是業(yè)績下滑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中興通訊、烽火通信等企業(yè)已經在2014年4G浪潮下獲益。
中興通訊2014年收
- 關鍵字:
中興通訊 4G
- 如今科技飛速發(fā)展,4G還未完全覆蓋,各商家又在趕赴爭奪5G的道路上了。雖然4G商用在國外開展不過數年時間,在國內全面商用時代也才剛剛開啟,現在提及5G似乎是很遙遠的事情,但是行業(yè)內熱情涌動,行業(yè)機構、設備商都為之傾注了極大熱情。5G,實際上距離我們不再遙遠。
早在2012年,歐盟就正式宣布成立METIS ,目標是為建立下一代(5G)移動和無線通信系統(tǒng)奠定基礎,為未來的移動通信和無線技術在需求、特性和指標上達成共識,取得在概念、雛形、關鍵技術組成上的統(tǒng)一意見。
中國大陸針鋒相對,2015年4
- 關鍵字:
5G 4G
- 隨著FDD-LTE牌照的發(fā)放,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發(fā)力4G網絡建設,為其流量經營提供管道支持。2015年,三大運營商整體資本開支將增長9%。產業(yè)鏈上的上市公司將持續(xù)受益。
中國電信2015年干線光纜線路工程(第一批)光纜采購項目招標結果已經出爐,包括光纜、光纜接頭盒和硅芯管。據悉,廣東電信將以百兆光纖寬帶為骨干網匹配百兆4G制式網絡。
資本開支整體增長9%
受移動用戶滲透率飽和、語音業(yè)務遭到OTT廠商侵襲等影響,電信運營商收入增速放緩,業(yè)績開始下滑。2014年,三大運營商合計實現收入1
- 關鍵字:
FDD 4G
- 日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fā)布的《2015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今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整體出貨量達3746.1萬部,上市新機型有130款。其中,4G手機出貨量達2991.3萬部,上市新機型有94款,同比分別增長631.0%和213.3%,占比分別為79.9%和72.3%。
雖然早已預知3G手機會在4G牌照發(fā)放后降低出貨量,不過沒想到下滑幅度會如此之大,報告數據顯示,3G手機的出貨量同比大幅下降,不僅大大低于4G手機,也低于2G手機,而在去年3月,3G手機占比還高達81.2%。
- 關鍵字:
4G
4g-lte基站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chuàng)建詞條4g-lte基站!
歡迎您創(chuàng)建該詞條,闡述對4g-lte基站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4g-lte基站的朋友們分享。
創(chuàng)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