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yè)界動態(tài) > 國產服務器競爭力下滑 陷入“標準怪圈”

國產服務器競爭力下滑 陷入“標準怪圈”

——
作者: 時間:2007-07-03 來源:中國電子報 收藏
    名落十名之外 國內廠商回避

  IDC發(fā)布的第一季度市場調研數據顯示,全球服務器市場中國品牌逐漸衰落。數據顯示,國內的聯想、浪潮被擠出全球排名前十的位置,而日本日立,蘋果都殺入了前十。

  曙光對此的解釋是,服務器市場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各品牌都在利用自身的產品、服務優(yōu)勢爭取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整個市場供、需變化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統計數據排名反映的只是一個時點的狀況,有時效上的局限性,排名并不能反映市場中的所有問題。就像我們大家都理解,一個公司的整體運營狀況,戰(zhàn)略的正確,產品的完善均不是某一季度的銷售排名可以體現的。同時,該排名只是第一季度的一個總結,每個公司的年度產品規(guī)劃和銷售暴發(fā)點都不太一樣,比如曙光今年除了常規(guī)的服務器產品及銷售推進外,還在4月份推出了傾力打造的刀片服務器,并將會以此作為未來的公司發(fā)展戰(zhàn)略重點,一個企業(yè)要確保當前銷售利潤,但更要把握未來的應用及市場趨勢,從長遠的角度保持領先。

  但除了曙光之外,浪潮、聯想等主流的國內服務器廠商均以此話題敏感為由而拒絕了采訪。

  其實從PC服務器市場的發(fā)展軌跡可以看出,整體市場有明顯的預熱、成長、上升和成熟階段的特點   
,目前國內PC服務器廠商如曙光、浪潮等也是在這塊市場打拼四五年后才能獲得今天的份額,但即使這樣,今天國內廠商在PC服務器領域的占有率也沒有超過50%,而在高性能領域的市場發(fā)展已經持續(xù)很長時間,一直沒有形成上升趨勢,拋棄技術發(fā)展方向上的長期積累及投入,簡單依靠部分技術和價格戰(zhàn)等方式刺激市場短期內急速上升是一種殺雞取卵的行為,這種市場必將隱含巨大風險。

  除了上述的市場風險外,在高性能計算領域,我們還面臨著IBM,戴爾,HP這些國際巨頭的競爭壓力。這兩年國內企業(yè)以價格為武器,本土化服務和市場能力為特色,占據了一定的高端市場。但這些國際巨頭并沒有退卻,正在重新準備進攻,IBM正調整它的產品策略,它的高端系統技術正在下移,系統的硬件部分正在與中國臺灣廠商合作,以降低成本,戴爾進入機群市場是必然。設想一下,當IBM,戴爾將價格降到與國內廠商相當時,用戶會作何選擇。與PC服務器不同的是,在高端產品中,技術能力和技術集成水平占據較大比重。

  針對于此,相關專家認為,國內高性能計算市場亟須整頓,從規(guī)范秩序、優(yōu)化環(huán)境到長期規(guī)劃、核心突破,這些都是我們的企業(yè)要耐下心來認真對待的。心浮氣躁的逐利心態(tài)對整個產業(yè)的發(fā)展并無益處,中國企業(yè)需要從應用著手來細分用戶需求,同時展開核心技術方面的研發(fā)投入和標準的制定。

  國外標準先行 市場份額占優(yōu)

  面對國外廠商的巨大壓力,在中國,國內的一家老牌服務器廠商曙光正在倡議建立中國自己的刀片服務器標準。據了解,去年8月,在信息產業(yè)部的支持下,高性能計算機標準工作委員會籌備組在京成立,包括中科院計算所、東方通、國家氣象中心、微軟(中國)、飛思卡爾半導體、AMD等在內的25家國內外企業(yè)參與并成為創(chuàng)始單位。高性能計算機標準工作委員會將下設7個子工作組,分別圍繞刀片服務器、安全、知識產權、操作系統等領域開展工作,這7個子工作組分別由不同的企業(yè)來主導。工作組計劃在2年內推出針對刀片服務器的第一個標準,其余相關標準也將陸續(xù)出臺。

  說到為何選擇刀片服務器作為中國服務器標準的起點,曙光相關負責人稱,刀片服務器實際上是我們下一代高性能計算機的潮流,經過這么多年的醞釀,現在我們真正地感覺刀片技術已經成熟了。而且刀片服務器的很多優(yōu)點是我們集成服務器所不能替代的。正是因為如此,我們開始設計刀片服務器,而刀片服務器設計的規(guī)格的選擇是非常難做的事情,在設計刀片服務器時我們需要考慮產品的性能,還需要符合標準化。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可以讓我們?yōu)榈镀掌髯龅谝患藴驶某绦颍蛏蟻硗苿雍吞峤?,這些工作做好了以后,真正的中國用戶從中可以極大地得到收益。

  但早在三年前,IBM就成立了針對刀片服務器的Blade Org聯盟,260家公司宣布使用BladeCenter設計規(guī)范。該聯盟主要由IBM與Intel構成和主導,聯盟的基礎為IBM eServer BladeCenter刀片服務器規(guī)范,與其他技術標準組織不同的是,BladeCenter聯盟的主要工作目標不是建立一個由多家企業(yè)共同參與制定的中立的產品標準,而是專注于對IBM eServer BladeCenter服務器規(guī)范的推廣與合作伙伴的培養(yǎng)。BladeCenter聯盟是目前刀片服務器領域較有影響力的標準聯盟,自IBM和Intel于2004年9月開放BladeCenter設計規(guī)范以來,已經有超過300多家公司宣布使用BladeCenter設計規(guī)范,超過350家技術和解決方案合作伙伴參加了BladeCenter聯盟計劃。目前這一聯盟已經吸引和得到了包括Nortel、Nokia、Cisco在內的國際知名廠商的支持。廠商基于BladeCenter聯盟制定的設計規(guī)范,可以設計包括網絡應用、存儲、交換等類型的刀片,目前BladeCenter聯盟不對外開發(fā)背板與控制部分的接口與規(guī)范。去年6月,IBM又獲得了華登國際1億美元風險投資,用于刀片服務器的發(fā)展。 

    刀片式服務器市場魅力無窮。IDC預測,刀片式服務器市場規(guī)模將由目前的20億美元增長至100億美元。據Gartner稱,2006年刀片式服務器的營業(yè)收入增長了36.5%?;萜张旁贗BM后面,兩家公司占領了74%的刀片式服務器市場。而在中國國內市場,IBM、惠普刀片服務器市場的占有率更高,相比之下,我們國內廠商在刀片服務器市場的占有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市場缺失下建標準 勝算幾何?

  在這種市場占有率近乎于零的前提下,去談建立我們自己國內的刀片服務器標準談何容易。我們的勝算到底有多大?

  對此曙光稱,中國服務器標準的制定是完全有可能的,國產服務器廠商經過多年的發(fā)展,積累了豐富的服務器產品研發(fā)和應用經驗,現在國產服務器廠商積累的資源已足夠我們制定自己的服務器標準,只是我們還需要加以時日來磨合。一個標準的制定不是   
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們所有服務器廠商在產品研發(fā)、制造、應用上都積累豐富的數據資源,只有這樣才能為標準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據。

  但就記者的了解,中國服務器廠商的各自為戰(zhàn),群雄割據始終是中國服務器市場的典型特點,價格戰(zhàn)不斷,實際的情況不容樂觀。這從目前高性能計算機標準工作委員會成員中并沒有除曙光外其他國產服務器廠商的影子中可見一斑。

  由此看來,中國國內服務器標準的道路依然面臨重重阻力。此外,在服務器(刀片服務器)占有絕對優(yōu)勢地位的國外公司并不會輕易俯首接受中國的本地標準,雙方必將在標準規(guī)則上進行明里暗里的較量。目前有些外企還在觀望,要想形成合力并非易事。

  此外,標準最大的困難是如何讓成員企業(yè)以一種純粹的心態(tài)來協作,如果在內部還存在競爭對手的心態(tài),就很危險。很顯然,中國自己的服務器標準能否成功,更多地還要取決于成員單位的加入用意和努力程度。由此看來,國內高性能服務器標準能否最終確立和實施,變數很大。


關鍵詞: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