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D/FDD-LTE上下行架構(gòu)及底層特性的差異
上行半靜態(tài)排程資源分配迥異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70381.htm至于上行配置半靜態(tài)排程(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SPS)在TDD與FDD模式中也有所差別,對HARQ處理程序也有所影響,舉例來說,TDD上行配置SPS資源時可能有兩個周期配置,相較于FDD下僅有一個周期。
也由于TDD模式在配置上行SPS周期通常以十個Subframe的倍數(shù)配置,在某些上下行配置中,上行同步的HARQ處理程序周期也是十個Subframe,故可能會讓SPS在進行重傳時,又必須使用同一個HARQ處理程序進行新的數(shù)據(jù)傳送,為避免這種沖突狀況發(fā)生,SPS資源分配可使用兩個周期的方式減低此問題發(fā)生機會。
DCI判別資源分配Subframe
在TDD模式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Format 0(用以安排上行數(shù)據(jù)傳輸資源)中,其增加一個上行索引值(Index)字段,此字段用于上下行配置0時,一個DCI可同時指派兩個上行Subframe資源分配,此時可依此字段選擇所配置的資源屬于哪個Subframe.
此外,TDD模式的DCI中增加一個下行配置索引值(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 DAI)字段,若使用于配置下行資源的DCI中(如DCI Format 1A、2、2A等),則用來告知UE在同一個回報區(qū)間到目前為止有多少下行資源分配(未包含SPS配置)。若下行配置索引值用于配置上行資源的DCI中(即DCI Format 0),則用來說明此上行傳輸總共包含多少個下行ACK/NACK回報(包含SPS配置回報)。
保護時間影響頻譜資源應(yīng)用CFI值透露可傳送信息的符號時間
探討TDD及FDD下行控制信息(Control Message)的資源分配,可藉由控制格式指示(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FI)值,進一步表示有多少符號時間用于傳送控制信息,其中可能的選項有一到四個符號時間不等,若采四個符號時間僅可用于十個RB以下帶寬。
至于其他的符號時間選項則可用于FDD及TDD的一般下行Subframe中。此外,在TDD特殊Subframe的DwPTS中則因可用于下行傳輸?shù)姆枙r間較短,僅能配置至多兩個符號時間的資源給予控制信息。
同時,在TDD框架結(jié)構(gòu)中,可觀察到由于須使用保護時間來進行下行轉(zhuǎn)上行的切換,因此實際可用于傳輸?shù)馁Y源會較FDD少,保護時間的大小則會影響到TDD與FDD模式可用資源的差異性;不過整體來說,由于保護時間占整個框架時間的比例相對小,因此TDD模式與FDD模式在同樣帶寬下,整體頻譜運用效率僅有些微差異。
TDD/FDD互拼eNB邊緣UE效率
另就在eNB邊緣(Cell Edge)的UE來說,由于距離eNB距離遠,而UE上行功率也有一定限制,故須藉由多個傳輸時間捆綁的方式,在連續(xù)的傳輸時間中,傳送不同版本的冗余(Redundancy)來彌補eNB在接收信號較差時譯碼的需求。再者,也由于上行功率限制,UE在同一個傳輸時間使用的RB數(shù)量及數(shù)據(jù)量都會因此受限。
在前面所述的狀況下,在eNB邊緣的UE有時藉由時間換取空間的方式來達成上行傳送,但由于TDD上行的傳輸并非在所有時間都能傳送,必須在上行Subframe才能進行,因此一般認為針對處于eNB邊緣的UE服務(wù)來說,F(xiàn)DD模式會較TDD模式來的有效率。但也有些人認為,當(dāng)系統(tǒng)達到一定的服務(wù)量時,eNB也無法讓個別UE在每個Subframe中皆配置上傳資源,因此兩者差異不大。
在此篇文章中說明LTE在FDD模式與TDD模式下的主要差別,希望藉由此篇文章給予讀者了解兩者在架構(gòu)上的不同以及底層特性的差異,詳細的內(nèi)容可參照3GPP所定義的各項協(xié)議內(nèi)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