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yè)界動態(tài) > 華米黃汪揭秘小米智能手表團隊 千萬銷量這樣煉成

華米黃汪揭秘小米智能手表團隊 千萬銷量這樣煉成

作者: 時間:2016-04-25 來源:智東西 收藏

  智能可穿戴行業(yè)的金礦在哪?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201604/290178.htm

  在上述描繪的眾多可能機會之中,黃汪團隊最終選擇了醫(yī)療領域,他表示,“每個點都還有機會,但是大的產業(yè)機會之一是醫(yī)療”。

  黃汪介紹,近年來隨著傳統(tǒng)技術與算法的加強,可穿戴設備精準地采集人體數據成為可能,包括基礎數據(身高、體重、心率等)和重要數據(血壓、血脂、心電圖等);另一方面,在醫(yī)療方向,如血糖儀、血壓計等設備,其智能化思路類似于家居產品:雖然傳統(tǒng),但卻是剛需,存在改進空間。

  隨后,他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手環(huán)類產品在醫(yī)療領域的使用場景:

  通過FDA認證的醫(yī)療級可穿戴產品,意味著其采集到的人體數據能做為日常觀測數據,并成為醫(yī)生診斷的依據;相應云服務的啟用,可以部分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的用戶遠程得到專業(yè)人士的運動和健身建議,甚至進行遠程診斷。

  “這些應用將極大節(jié)約時間成本,優(yōu)化醫(yī)療資源分配;對于個人而言,也極具現實意義”,黃汪總結。他透露,將結合數據、資源和服務全套系統(tǒng),今年內推出醫(yī)療級別的產品。

  在可穿戴醫(yī)療探索話題討論的尾聲,黃汪也不忘提醒后批進入的“掘金者”:“醫(yī)療可穿戴的坑很多,門檻也相對高。大家進入要小心謹慎!”

  關于行業(yè)、公司、產品的更多精彩問答

  1、如何看待“手環(huán)被手表取代”論?

  黃汪:你看普通手表有多少人戴?就知道不太可能超過這個數量。

  2、如何看待可穿戴設備的棄用問題?

  黃汪:究其根本是粘性問題,即設備有沒有解決用戶問題,如果不能解決用戶問題想盡辦法運營也沒用。

  3、電子產品可穿戴化技術有哪些瓶頸?

  黃汪:主要體現在可穿戴設備的續(xù)航性能局限。電池技術是材料物理學基礎問題,暫時無解。基于現有的技術通過快速充電解決,或者根據場景針對性地進行省電設計。

  4、低成本定價策略要逼近什么樣的成本價才合適?

  黃汪:低成本定價需要保障產品成為爆款,否則死的很慘。

  5、可穿戴設備如何解決用戶隱私漏洞?

  黃汪:隱私保護可以通過技術解決。已經有一整套的加密傳輸和ID認證技術,比如時間戳加密等。手環(huán)里面具有加密傳輸功能,已經成為趨勢。

  6、成為小米生態(tài)鏈企業(yè)有何利弊?

  黃汪:與巨人共舞,你也必須高速成長!否則弊端就出來了。小米是的第二大股東(第一大股東是我和整個管理層)。小米在一開始給予的品牌背書和資源支持是顯而易見的,我們當然也會拼命挖掘二股東的資源以幫助自身成長。但作為一家獨立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華米也必須兩條腿走路,要能夠自己有能力獨立發(fā)展。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華米 智能手表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