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tǒng) > 設計應用 > 嵌入式Linux系統(tǒng)中MMC卡驅動管理技術研究

嵌入式Linux系統(tǒng)中MMC卡驅動管理技術研究

作者: 時間:2007-07-04 來源:網絡 收藏
摘要 簡明介紹程序的體系結構,設計并實現卡的底層;對傳統(tǒng)的塊設備程序中的單塊讀寫進行改進,實現卡的集群讀寫,同時實現了卡的電源和即插即用功能。
關鍵詞 MMC卡 底層驅動 集群讀寫 熱拔插

引 言
MMC(Multitmedia Card)是一種體積小巧、容量大、使用方便的存儲器,目前在手機等中有著廣泛的應用。MMC通過卡內的一個集成片內控制器對MMC卡進行控制和,當主機正確地驅動MMC卡后,就可以像磁盤一樣方便地存取數據。本文所與實現的驅動程序,以Intel XScale的PXA250為硬件平臺,在遵循MMC卡通信協議規(guī)范的基礎上,實現了卡的底層讀寫。然后對傳統(tǒng)的塊設備驅動程序中的單塊讀寫進行了改進,實現了集群讀寫,提高了卡的讀寫速度;同時增加了電源功能,滿足了低功耗的需求;增加了即插即用功能,方便了用戶的使用。

1 MMC卡驅動程序的體系結構
MMC卡僅通過5個引腳與主機的控制器相連,通過串行協議與主機通信。MMC卡在硬件上的簡單構造必然導致在實現驅動程序上的復雜。依據MMC卡的通信擲議規(guī)范和驅動程序的結構,把驅動程序原有的底層驅動、守護線程、單塊讀寫進行改進和擴展,其結構層次再劃分為底層驅動、守護線程、集群讀寫、電源管理及熱拔插管理5個部分,如圖l所示。

圖1中各部分的功能為:
①底層驅動――處理直接涉及與MMC卡硬件寄存器端口的操作,包括:命令的發(fā)布和響應、中斷響應和處理、PIO或者DMA通道數據傳輸等。
②集群讀寫――將磁盤相鄰數據塊的讀寫請求合并起來一起發(fā)布讀寫命令,以加快數據讀寫,并在讀寫中實現并發(fā)控制。
③電源管理――實現MMC卡的低功耗管理。
④熱拔插管理――實現MMC卡的即插即用功能。
⑤守護線程――響應文件的讀寫請求并啟動對卡的1/O。

2 MMC卡驅動程序的實現
2.1 底層驅動
底層驅動指的是直接對MMC卡進行操作。MMC卡采用串行的數據傳輸方式;是一種比較“精細”的卡,對它的操作比較復雜而且必須有準確的時序安排。以下從命令的發(fā)布和響應、中斷響應和處理、DMA數據傳輸3個方面講述如何進行底層讀寫驅動。

(1)命令發(fā)布和響應

MMC卡的操作是通過對其18個控制寄存器的讀寫實現的。首先,設置時鐘起停寄存器MMC_STRCPL的最低兩位為01.關閉MMC卡內部時鐘。然后,設置中斷屏蔽寄存器MMC_LMASK的最低7位都為1,屏蔽所有對MMC控制器的中斷,再向指定的MMC控制寄存器中寫入命令參數,如時鐘頻率設置寄存器MMC_CLKRT,讀寫塊數寄存器MMC_NOB,命令寄存器MMC_CMD等。最后,打開內部時鐘,解除屏蔽的中斷。這時,當前讀寫進程進入睡眠狀態(tài),等待中斷處理程序的喚醒。

(2)中斷響應和處理
MMC卡在數據傳輸請求、內部時鐘關閉、命令發(fā)布完畢、數據傳輸完畢的情況下都會產生中斷,但足MMC卡的控制器只通過1裉GPIO23的引腳與CPU相連,用于中斷信號線的復用;因此在中斷處理程序中,必須首先判斷到底是哪種原因產生的中斷,然后再進行相應的處理。這里,MMC卡在正確發(fā)布讀寫命令以后,系統(tǒng)會產生1次中斷,中斷處理程序中讀取MMC_IREG的值,判斷命令已經發(fā)布成功,同時喚醒等待命令完成的進程。

讀寫進程被中斷喚醒后,首先讀取MMC卡響應寄存器MMC_RES中的狀態(tài)信息,再根據這些狀態(tài)信息判斷命令是否發(fā)布成功和卡的當前狀態(tài)。如果這些狀態(tài)信息表示命令執(zhí)行成功,則通過讀寫緩沖寄存器MMC_RXFIFO和MMC_TXFIFO進行數據的讀寫(這里使用DMA進行數據傳輸,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如果返回的狀態(tài)信息表明命令執(zhí)行不成功,則根據狀念信息進行相應的出錯處理。

(3)DMA數據傳輸

驅動程序中對MMC卡的數據讀寫是通過DMA通道進行傳輸的。為了保汪操作的連續(xù)性,驅動程序對MMC卡的輸入和輸出緩沖各設置1個DMA通道,在進行實際數據傳輸時,讀寫進程也進入睡眠狀態(tài),等待DMA數據傳輸完畢后,被DMA中斷喚醒。實現一次讀操作的偽代碼如下:
Pxa_read_mmc(){

關閉時鐘,屏蔽中斷;
設置讀寫寄存器的內容; /*讀寫塊數,起始塊數,讀寫速度等*/
打開時鐘,發(fā)布讀寫命令;
Interruptible_sleep_on(); /*進入可打斷睡眠狀態(tài),等待中斷程序的喚醒*/
被中斷程序喚醒,打開DMA通道,進行數據傳輸,再次進入可打斷睡眠狀態(tài);
被DMA傳輸完畢中斷喚醒,發(fā)布結束傳輸命令,結束數據傳輸;

2.2 集群(clustering)讀寫和并發(fā)控制
2.2.1 傳統(tǒng)的塊設備驅動程序結構和不足
塊沒備驅動程序是Linux系統(tǒng)中最復雜的驅動程序之一,參閱文獻[3,4]可以詳細了解Linux塊設備驅動程序。這里簡單介紹與集群讀寫相關的數據結構和操作。扇區(qū)(seetor)是塊設備硬件傳輸數據的基本單位,而塊(block)是塊設備請求1次I/O操作所涉及的一組相鄰扇區(qū),每個塊都需要有自己的內存緩沖區(qū)。緩沖區(qū)首部(buffer_head)是與每個緩沖區(qū)相關的數據結構,每次對塊沒備的I/O傳輸都必須經過塊的緩沖區(qū)。

Linux塊沒備驅動程序采取一種延遲I/O策略。當進程有I/O請求時,驅動程序延遲一段時間,把塊設備上相連續(xù)的buffer_head結構關聯在一起形成一個I/O請求描述符(struct request),再把request結構按照電梯算法排隊到設備的請求隊列(request_queue_t)。這樣實際執(zhí)行I/O傳輸時,順次處理對應塊設備的請求隊列。
對于request結構的電梯排隊算法,避免由于頻繁的移動磁頭而導致塊設備性能下降;然而,目前在Linux塊設備驅動程序中,對一個request結構中的各個buffer_head結構分別發(fā)布I/O讀寫命令,會導致每次對一個buffer_head的輸入/輸出時,磁頭都會停頓一段時間,進行DMA數據讀寫。這樣頻繁的磁頭啟停會導致磁盤性能下降。

2.2.2 集群讀寫的實現

傳統(tǒng)的塊設備驅動程序中每次發(fā)布讀寫命令都只對一個buffer_head緩沖而導致塊設備性能下降。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對傳統(tǒng)塊設備進行改進,實現了集群讀寫。由于每一個request結構的buffer_head結構鏈對應的物理塊都是相鄰的,因此為進行集群讀寫創(chuàng)造了條件。request結構中的nr_sectors表示該request結構需要讀寫的塊數。進行讀寫時,一次性發(fā)布讀寫塊數為nr_seetors,讀入塊設備內容到requem結構指向的第一個buffer_head結構對應的內存區(qū)域。在一個buffer_head結構的緩沖區(qū)讀寫滿了以后,就調整讀寫緩沖區(qū)地址為下一個buffer_head所指向的緩沖區(qū),同時配合DMA進行數據傳輸,提高了讀寫速度。對一個request結構操作完成以后,釋放request結構資源。實現集群讀操作偽碼如下:
Read_mmc(){

發(fā)布讀寫命令,讀入的數據塊數為一個rcquest一>nr_sectors的塊數;
緩沖區(qū)的指針指向第1個bh結構所指的緩沖區(qū);
while(數據還沒有讀完){
讀入數據到buffer_head結構所指定的緩沖區(qū);/*調用Pxa_read_mmc()*/
調整緩沖區(qū)的指針到下一個buffer_head結構所指向的緩沖區(qū);
}

}

2.2.3集群讀寫中的并發(fā)控制
如果I/O請求隊列request_queue_t是在內核中的許多地方都被訪問的,則該隊列就成為了臨界資源。為了對該隊列進行互斥保護,Linux2.4中所有的請求隊列都受一個單獨的全局自旋鎖io_request_lock的保護。所有對清求隊列的操作必須要求擁有該鎖并禁止中斷,然而,在驅動程序擁有這個鎖的同時,其他任何讀寫請求不能排隊到系統(tǒng)的任何塊設備上,其他讀寫處理函數也不能運行。為了盡量減輕由于驅動程序長期的擁有該鎖而導致系統(tǒng)性能下降的問題,在實現集群讀寫時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①對請求隊列進行讀寫操作時要獲得鎖;
②對請求隊列操作完畢后釋放請求鎖;
③為了減少占用鎖的時間,可先把隊列中的request結構從隊列中取下來,再打開鎖,然后在開鎖的情況下對取下的request結構進行操作。

基于以上原則,讀/寫處理函數的偽碼如下所示:
mmc_request_fn()
whilc(1){
加鎖io_request_lock;
讀取當前mmc卡請求隊列的第一個請求結構request;
釋放鎖io_request_lock;
if(request為空)
cxit(O); /*沒有可以處理的隊列,返回*/
read_mmc(); /*調用集群讀寫函數*/
加鎖io_request_lock;
在queue結構中取處理完畢的request結構,釋放request資源;
釋放鎖io_request_lock;
}

}

2.3 守護線程
在MMC卡驅動程序初始化的時候,啟動守護線程mme_block_thread。它平時處于睡眠狀態(tài),當有對MMC卡的讀/寫請求時,mmc_blok_thread被喚醒。該線程調用上述讀/寫處理函數mmc_request_fn(),處理完畢后再進入睡眠狀態(tài)。

2.4 電源管理
系統(tǒng)一般有低功耗要求,當某設備長期沒有運行時,就應該停止給該設備供電,以減少電能消耗。在內核中有一個需要注冊的電源管理設備的隊列pm_list,同時也有電源管理線程kpowered,它的優(yōu)先級是所有運行進程中最低的。當系統(tǒng)長時間沒有進程運行時,kpowered被喚醒,掃描pm_list隊列各個注冊的設備。如果發(fā)現該設備長期沒有運行,則向該設備發(fā)出PM_SUSPEND事件;而當設備重新開始使用時,則向pm_list隊列發(fā)出:PM_RESUME事件。

在MMC卡驅動模塊中注冊了電源管理的回調函數mme_block_callback,即pm_register(PM_UNKNOWN_DEV,0,mme_pm_callback)。這樣MMC卡就注冊到了pm_list隊列中去了。當有電源事件時,就觸發(fā)mmc_pm_callback函數。該函數處理各種電源事件。

程序中的電源事件有兩種:
①PM_SUSPEND事件。該事件使MMC卡進入省電模式。這時驅動程序保存MMC卡的當前狀態(tài)和重要寄存器的內容,如時鐘寄存器MMC_CLKRT和狀態(tài)寄存器MMC_STAT等。然后,設置MMC卡的供電GPIO為高電平,關閉MMC卡的電源供應,沒置MMC卡在時鐘使能寄存器CKEN的相應位為O,關閉MMC卡的時鐘脈沖。這時,MMC卡就進入了省電模式。
②PM_RESUME事件。該事件使MMC卡進入正常工作模式。這時程序恢復在進入省電模式前保存的寄存器,打開電源供應和時鐘脈沖,MMC卡恢復到正常的工作模式。
當然電源事件也可以由用戶進程自愿觸發(fā)。在文件系統(tǒng)的接口file_operaion io_control中留有電源理管理接口,用戶可以通過io_contol向卡發(fā)送電源事件請求。

2.5 熱插拔管理

在手機、PDA等嵌入式系統(tǒng)中,都要求提供對設備的即插即用功能,使用戶無須安裝驅動程序就可以即時使用設備。Linux在系統(tǒng)層和應用層都要對熱插拔事件進行處理。在系統(tǒng)層,一方面要探測MMC卡的熱插拔事件,分配或釋放系統(tǒng)資源,并驅動MMC卡;另一方面,要將此事件準確及時地通知給應用層,應用層則根據熱插拔事件作相應的處理。

在操作系統(tǒng)層,需要注冊一個字符型設備mmc_plug文件,用于應用層探測MMC卡的熱插拔事什。CPU通過GPIO12引腳與MMC卡相連,用于卡插拔的中斷探測。同時驅動程序巾設置一個信號量MMC_EVENT,它取MMC_INSERT和MMC_REMOVAL兩個值。當卡插入和或者拔出時,在中斷處理程序中被分別設置為MMC_INSERT和MMC_REMCOVAL;并同時傳給字符設備mmc_plug,供上層的應用程序使用。為了讓應用層能夠知曉卡的拔插事件,在字符設備mmc_plug使用異步I/O機制poll,需要接收內核拔插事件的進程通過poll在一個等待隊列上睡眠,當有卡拔插事件時產生中斷,中斷處理程序喚醒在隊列上等待的進程。上層進程在被喚醒后就讀取字符設備,獲取所發(fā)生的事件。

在應用層,進程通過select機制監(jiān)聽MMC卡所發(fā)生的熱插拔事件,在沒有拔插事件的時候,進程進入阻塞狀態(tài),讓出CPU資源;當發(fā)生熱拔插事件時,系統(tǒng)喚醒通過poll加入到等待隊列中的進程,然后應用層通過read函數得到MMC卡的熱插拔事件,進行相應的應用層處理。當然,應用層也可以通過write方法通知系統(tǒng)層對卡進行處理。

結語
本文實現的MMC卡驅動程序,其實現的集群讀寫證明有穩(wěn)定而較高的讀/寫速度;增加了電源管理功能,降低了電源的功耗,滿足了嵌入式系統(tǒng)低功耗的要求;增加的即插即用功能,大大方便了用戶的使用。驅動程序的體系結構是實現嵌入式系統(tǒng)塊設備驅動的一種好方法。

linux操作系統(tǒng)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tǒng)詳解(linux不再難懂)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