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觸控面板市場先探 新單片式玻璃觸控結構面世
新的單片式玻璃觸控結構面世
本文引用地址:http://2s4d.com/article/129454.htm在第四季度的報告中,我們首度將單片式玻璃觸控技術的出貨列入調(diào)研。單片式玻璃觸控基本上也屬于投射式電容技術,但是將ITO感測線路制作于表面玻璃上(非面對使用者的那一面),因此可以省掉額外的一片傳感器基板;除了潛在成本優(yōu)勢(如果良率得宜)外,厚度與重量的降低是下游的終端品牌商青睞該技術的重要原因。根據(jù)我們估算,2011年采用單片式玻璃觸控結構的主要觸控模塊廠商是勝華(Wintek)、達虹(Cando)與和鑫光電(HannsTouch),總計出貨量約為1,600萬片左右,主要的出貨應用是3寸以上的智能手機,如HTC的Wildfire S類產(chǎn)品。
幾乎所有在2011年出貨的單片式玻璃觸控結構均采用所謂的“大片制程”(Sheet Type);流程是先將整片玻璃基板予以強化、并以整片基板的大小進行ITO線路蝕刻后,再切成所需要的表面玻璃大小。這樣的流程好處是,以整片基板大小來進行蝕刻制程時,產(chǎn)出比較有效率,感應線路良率也比較高;然而問題是,強化后的玻璃一經(jīng)再次切割,其切割成形后的玻璃表面會產(chǎn)生許多看不見的細微損傷,而這些細微損傷正是造成日后玻璃強度弱化、易于破裂的主因。通常在使用Corning的Gorilla材質(zhì)作為獨立的表面玻璃時(不兼做傳感器),切割成形后的玻璃經(jīng)強化后可以達到600-700Mpa之間的強度(CS, Compressive Strength;厚度≥0.6 mm)。但是,經(jīng)“大片制程”后的表面玻璃(兼做傳感器),其目前約僅達到400-500Mpa的規(guī)格。
品牌廠商為了擁有單片式玻璃觸控結構的好處,于2011年時所要求的檢驗規(guī)格也多半在450Mpa左右;看起來這個檢驗規(guī)格似乎不難達到,但是問題在于,目前批量生產(chǎn)的穩(wěn)定度須提高。宸鴻(TPK)宣稱他們的TOL(Touch On Lens)制程可以維持一般獨立表面玻璃時的強度,同時兼具單片式玻璃觸控結構的好處。雖然他們沒有對外正式說明制程細節(jié),不過業(yè)界一般的猜測是采取所謂的“小片制程”(Piece Type)。宸鴻預估在2012年第二季末可以將TOL制程順利導入量產(chǎn)。
單片式玻璃觸控結構一旦較為成熟,平板電腦的需求強度有機會更甚于手機,這是因為重量會影響可移植性,自然也就影響實用性與購買意愿。以Apple iPad來說,第二代采用較薄的0.4mm厚度的傳感器后,重量已經(jīng)降低到601克(Wi-Fi版本),若是以單片式玻璃觸控結構導入,還有機會挑戰(zhàn)500克。
目前,單片式玻璃觸控結構所面臨的問題,除了感應線路的制程選擇、兼做表面玻璃時該有的強度維持與質(zhì)量穩(wěn)定性外,控制芯片的調(diào)校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由于投射式電容技術偵測的是電容值的變化,而面板電子線路運作時,就容易對傳感器造成干擾訊號;若是控制芯片無法梳理出有效的觸控訊號、過濾掉干擾訊號的話,觸控的靈敏度就會受到影響。單片式玻璃觸控結構可能會讓感應線路更靠近面板,干擾的機會也一并升高。事實上這也是in-cell內(nèi)嵌式觸控面板亟需克服的問題。不過,縱使如此,面板廠對內(nèi)嵌式觸控面板技術的興趣并未就此消失,我們預計2012年內(nèi)嵌式觸控面板將加入戰(zhàn)局,與現(xiàn)有的玻璃結構、薄膜結構和單片式玻璃觸控結構形成競爭的局面。
NPD DisplaySearch 2011觸控面板市場出貨及預測報告(2011 Touch Panel Market Analysis Report)一次涵蓋了觸控面板產(chǎn)業(yè)里的全球大廠,包含了超過190家以上的廠商、11項技術、22種應用產(chǎn)品以及9個尺寸分類等,還包括有從2010至2017年的市場調(diào)查結果與預測資料,每季提供市場、供應鏈更新及主要廠商發(fā)展分析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