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蘋果公司宣布將在未來兩年內停止使用英國公司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Group PLC的圖形處理芯片,并終止專利費支付。該消息傳出后一石激起千層浪,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公司的股價下跌69%,達到8年來的最低谷。那么,蘋果此舉意欲何為?又會對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公司造成什么影響呢?
蘋果宣布停用PowerVR意欲何為
在很長時間里,蘋果公司和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公司保持著非
- 關鍵字:
蘋果 Imagination
- 華為在2016年投入研發(fā)經費估計達人民幣782億元,占其總營收比重達15%。致力新技術開發(fā)的華為,產品逐漸為各國市場接受,根據DIGITIMES Research,2016年華為以8.9%市占率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品牌業(yè)者,緊追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22.8%、蘋果(Apple)15.8%之后,已連續(xù)3年拿下季軍頭銜,且市占率較2015年提升,并擺脫大陸品牌的廉價手機形象,朝高端品牌邁進。
華為自2003年成立消費事業(yè)部,開始投入智能手機領域,除站穩(wěn)大陸市場腳跟外,
- 關鍵字:
華為 蘋果
- 果似乎在瑞士悄悄建了一個研究所,可能跟公司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有關。
據瑞士本地網站Inside-IT本周報道稱,至少已有10名博士生和博士后離開蘇黎世理工學院(ETH Zurich)進入了蘋果的研究所。據說蘋果特別需要在計算機視覺和機器人科學方面有豐富經驗的人才,它招聘的大多數人才都專注于視覺導航領域。
據說蘋果拒絕就此事發(fā)表評論。蘇黎世理工學院的自控系統(tǒng)教授羅蘭德·希格瓦特(Roland Siegwart)對Inside-IT說,他手下的5名專家已經跳槽去了跨國公司,但
- 關鍵字:
蘋果 自動駕駛
- 蘋果公布最新200大供貨商名單,雙鴻、國巨、健鼎、精技是今年新進榜廠商,包括友達在內共有三家臺廠遭剔除。 這份報告也顯示,去年98%的供貨商都遵守每周工時不得超過60小時的規(guī)定,是歷年來最高,供應鏈改善方面也是表現最好的一年。
報告顯示,臺灣共有39家公司入列,包括可成、嘉聯(lián)益、日月光、雙鴻、奇鋐、正隆、正崴、仁寶、華通、正美集團、達方、臺達電、臺郡、富佑鴻、鴻騰精密、玉晶光、鴻海、英業(yè)達、大立光、光寶科、美律、南亞塑料、和碩、致伸、廣達、瑞儀、新日興、新普、精元、臺灣穗高科技、臺積電、TPK、
- 關鍵字:
蘋果 京東方
- 蘋果新手機iPhone 8將導入采用編碼型快閃存儲(NOR Flash),已讓NOR芯片缺貨更為嚴重。存儲業(yè)者透露,今年NOR芯片供給缺口將擴大至20%,主要供應大廠賽普拉斯(Cypress)也正式發(fā)出漲價通知,業(yè)者估計今年漲幅可能擴大至逾60%。
業(yè)者預期,會有更多廠商來臺搶貨,臺廠相關供應商包括旺宏、華邦電及晶豪科等,也樂見睽違4年多難得一見的榮景,將同步調漲售價,且估計第2季漲幅將逾20%之高。
存儲通路商透露,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場焦點一直以DRAM和儲存型快閃存
- 關鍵字:
蘋果 NOR
- 一直以來蘋果采用的都是IPS屏幕,大家應該比我更清楚,IPS屏比起大部分安卓屏幕要更清晰有質感,畫面效果更強,那么IPS屏究竟是何物呢?
一、什么是IPS屏幕?
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轉換)技術是日立公司于2001推出的液晶面板技術,俗稱Super TFT。
針對IPS屏幕是什么意思的問題,IPS屏幕的優(yōu)勢是可視角度高、響應速度快,色彩還原準確,是液晶面板里的高端產品。
該面板技術增強了LCD電視的動態(tài)顯示效果,在觀看體育賽事、動作片等運動速度較
- 關鍵字:
蘋果 IPS
- 可穿戴設備行業(yè)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標志性的事件就是,在剛剛過去的假期里,蘋果公司代替Fitbit公司摘取了可穿戴設備的銷售桂冠?,F在是時候開始考慮真正的可穿戴設備了,不僅僅把可穿戴設備等同于手腕的一個獨立設備,還包含許多為身體不同部位設計的產品。按目前的情況來看,蘋果已然成為新的可穿戴產品行業(yè)的領導者。
改變悄然發(fā)生
在過去的幾年里,可穿戴設備行業(yè)主要針對手腕產品進行了兩個類別的開發(fā):健康與健身追蹤器/智能手表。
Fitbit和蘋果一直是可穿戴設備銷量最大的兩個公司。雖然Fit
- 關鍵字:
蘋果 可穿戴設備
- 蘋果官方近日宣布,將在上海、蘇州新設兩大研發(fā)中心。加上去年宣布的北京、深圳,在華研發(fā)中心已增加到4個了。蘋果官方表示,四個研發(fā)中心今年晚些時候將正式啟用,并強調總投資將超過35億元人民幣。
從投資額看,5億多美元,對手持2300多億美元現金的蘋果來說,簡直是毛毛雨。不過,其中隱含著更多信息。簡單總結為:
1。整合本地人才、市場要素,貼合本地應用進行研發(fā),面向未來;
2。強化區(qū)域供應鏈布局;
3。競爭危機下的緊急應對。蘋果急需強化渠道布局,為迎接iPhone誕生10周年壯行,在全
- 關鍵字:
蘋果 小米
- 苦等OLED顯示器的用戶不在少數,并且OLED面板在手機、電視領域都能夠玩得風生水起,為什么OLED顯示器卻遲遲不見呢?
- 關鍵字:
蘋果 OLED
- 三星去年因為Galaxy Note 7手機爆炸、召回而遭遇了一次嚴重打擊,只不過這次意外只是三星手機業(yè)務遭遇的考驗之一,對三星影響更大的則是他們在全球以及中國市場面臨著手機份額不斷下滑的趨勢。三星未來幾年還會保持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廠商的地位,但是今年的市場份額就會跌破20%,與2013年巔峰期的32.3%相去甚遠,而在中國市場上,由于華為、OPPO、Vvivo等國產公司的競爭,三星的市場份額已經只有5%。
在超越諾基亞、蘋果等公司之后,三星在全球第一大手機/智能手機廠商的寶座了已經穩(wěn)了幾年了
- 關鍵字:
三星 蘋果
- 國產手機在近期取得好成績的同時,應當“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面對蘋果和三星們的反撲,只有做好自己才能在下一輪的市場洗牌中再創(chuàng)佳績。
- 關鍵字:
蘋果 三星
- 在今年年初,上游供應鏈上傳出了蘋果想三星訂購1億塊OLED屏幕的消息,隨后又有消息稱蘋果追加了6千萬塊屏幕,總量將達到1.6億塊。雖然雙方并沒有正式該消息的可靠性,不過按照今年蘋果產品的曝光情況來看,OLED屏幕已經是八九不離十了。
對于蘋果拿走了三星相當大部分產能的消息,國內的智能手機制造廠商華為、vivo、OPPO成立了OLED面板聯(lián)盟,希望可以在行業(yè)內擁有話語權?,F在全球的OLED面板基本來自于三星,現在三星和蘋果兩家將瓜分掉超過70%的OLED面板,其他智能手機廠商就要面對缺少面板的困境
- 關鍵字:
蘋果 華為
- 近來消息顯示,今年的新款iPhone將全面配備OLED屏幕,而蘋果為了保證新iPhone的初期供貨,也開始大舉采購零配件,OLED屏幕成為重中之重。
知情者爆料,在OLED屏幕領域處于壟斷地位的三星,目前旗下的產能已經被瓜分的差不多了。
其中,蘋果預計將從三星Display那里接收7500萬塊OLED屏幕,占比全球OLED屏幕產量的14%。而更多的OLED屏幕將會由三星自己消化。據說三星電子將會接收56%的屏幕。此外,OPPO和vivo也將分別保證13%和10%的OLED屏幕份額。
- 關鍵字:
蘋果 OLED
- 蘋果公司今天宣布將在上海和蘇州開設研發(fā)中心。目前,蘋果已承諾在中國研發(fā)中心投入超過35億元人民幣。
蘋果公司位于美國加州庫比蒂諾的美國總部
四個在建的中國研發(fā)中心
這是繼北京和深圳之后,蘋果在中國設立的兩個新的研發(fā)中心。
蘋果公司稱,在中國的研發(fā)中心旨在培養(yǎng)供應鏈中的技術專家,以及和來自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等高等院校的畢業(yè)生人才。 作為蘋果在中國持續(xù)發(fā)展和投資的一部分,公司已經與學校開展一系列合作項目,包括實習計劃,以幫助發(fā)展下一代創(chuàng)業(yè)者。
&ldqu
- 關鍵字:
蘋果 iOS
- 據外媒報道,和碩最近幾個月的營收在蘋果生產需求的推動下節(jié)節(jié)攀升,公司CEO廖錫政表示,公司可以在美國生產iPhone 7s和iPhone 8,但是蘋果必須負擔因此而發(fā)生的所有成本。
廖錫政在一次投資者會議上說:“不管是美國的客戶還是中國的客戶,只要有需求,和碩都能滿足,公司在美國和中國的生產線均已就位。如果特朗普總統(tǒng)堅持他的‘美國制造’戰(zhàn)略,只要客戶愿意承擔相關的成本,和碩樂意配合。”
廖錫政在投資者會議上還說,公司對未來幾個月的營收前景持悲
- 關鍵字:
蘋果 iPhone
蘋果 介紹
蘋果電腦公司由斯蒂夫?喬布斯、斯蒂夫?蓋瑞?沃茲尼亞克和Ron Wayn在 1976年4月1日創(chuàng)立。1975年春天,AppleⅠ由Wozon設計,并被Byte的電腦商店購買了50臺當時售價為666.66美元的AppleⅠ。1976年,Woz完成了AppleⅡ的設計。
1977年蘋果正式注冊成為公司,并啟用了沿用至今的新蘋果標志。同時,蘋果也獲得了第一筆投資——Mike Markkula的9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