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最新研究報告指出,NAND
Flash產業(yè)2025年持續(xù)面臨需求疲弱、供給過剩的雙重壓力。在此背景下,除了Micron(美光)率先宣布減產,Kioxia/
SanDisk(鎧俠/閃迪)、Samsung(三星)和SK hynix/
Solidigm(SK海力士/思得)也啟動相關計劃,可能長期內加快供應商整合步伐。TrendForce集邦咨詢表示,NAND Flash廠商主要通過降低2025年稼動率和延后制程升級等方式達成減產目的,背后受以下因素驅動:第一,需求疲軟
- 關鍵字:
NAND Flash 減產 TrendForce 集邦咨詢
- 隨著PC客戶端對固態(tài)硬盤需求的放緩,預計2023年到2025年,NAND閃存需求年增率將保持在30%以下。目前PC端固態(tài)硬盤的平均容量已經超過500GB,512GB固態(tài)硬盤的報價也下降明顯,約為半年前256GB固態(tài)硬盤的價格。多數廠商認為512GB是一個甜品容量,既能滿足大部分用戶的需求,對成本也是一個很好的平衡。由于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的授權費用與設備配置呈正相關,如廠商配備更大容量的固態(tài)硬盤,不僅在采購硬盤方面要花費更多成本,也要增加系統(tǒng)授權費用的開支。
- 關鍵字:
SSD 機械硬盤 減產
- 據韓國時報報道,雖然美光、SK海力士開始大舉節(jié)約成本來應對營收、毛利率下滑困境,但三星非常不可能改變芯片生產的策略。至2023年第一季為止,三星基本上仍會設法保住毛利率,預測消費者信心最快2023年第二季即可恢復。報道引述三星某一線供應商資深高層受訪時表示,三星正在設法削減芯片庫存,雖然減產勢必有利短期供需狀況,但三星似乎不考慮大幅削減存儲產出,因為該公司仍在跟汽車制造商等重要客戶討論要如何讓庫存恢復健康。據悉,三星重點在于美國晶圓代工廠的技術導入及裝機行動。三星比較可能去調整存儲芯片的產能,以至于影響設
- 關鍵字:
三星 美光 減產 存儲
- 23日訊,郭明錤22日表示,消費電子需求難振。最新調查顯示,聯發(fā)科和高通已削減下半年的5G芯片訂單。其中,聯發(fā)科中低階產品Q4訂單調整幅度達30%-35%;高通則將高階Snapdragon 8系列訂單下調約10%–15%,目前SM8475與SM8550出貨預估不變,SM8550出貨后,既有的8系列將降價30%~40%,以利清庫存。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減產
- 參考消息網4月30日報道《曼谷郵報》近日報道稱,由于難以確保芯片供應,三菱汽車公司決定4月份在日本和泰國減產7500輛汽車。報道介紹,作為與日產汽車、法國雷諾的三方聯盟的一部分,三菱將減少3家工廠的產量,其中2家位于日本愛知縣和岡山縣,另一家位于泰國。官方通告稱,三菱汽車原本計劃增產,但前提是能夠獲得足夠的芯片,所以具體情況要等到5月份之后再說。今年3月中旬,瑞薩電子在日本東部一家工廠發(fā)生大火,更加劇了業(yè)界對于芯片短缺的擔憂,因為該公司是全球汽車用半導體的重要供應商。報道稱,三菱最新的減產計劃與瑞薩工廠起
- 關鍵字:
芯片危機 三菱汽車 減產
- NAND閃存價格已經連跌了6個季度,這讓上游NAND廠商三星、東芝、美光等損失慘重,紛紛削減NAND產能。在群聯臺北電腦展上,群聯公司董事長潘建成也預測NAND閃存價格已經跌破了成本,未來跌幅會收窄,需求則會升溫。
- 關鍵字:
NAND 減產
- PC市場,不同組件領域的價格起伏走勢往往跟技術更迭和競爭激烈程度直接相關,在2018年后半程我們享受了一波SSD技術開始轉換過渡(64-layer轉96-layer,TLC到QLC)的降價紅利,1TB SATA總線SSD也就幾百塊錢,真正的平民大眾化。
而CPU這塊因為Intel產能問題,AMD已經找到了絕佳的出擊窗口……接下來的半年時間,市場很快就要迎來新的演變。
- 關鍵字:
NAND廠商 PC市場 減產
- 北京時間12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減產風潮正逐漸蔓延到世界頂級制造業(yè)王國日本。因為,全球經濟低迷導致需求急劇減少,令企業(yè)無法堅持下去。這種情況在電子行業(yè)體現得尤為明顯。索尼決定將今年液晶電視的銷售量從當初預測的1700萬臺減至100萬臺。松下也計劃在本月下旬開始的約一個月時間里將液晶面板的產量減少10%左右。
夏普決定停止運轉位于日本西部的兩個工廠的液晶生產線。380多名相關人員被解雇將在所難免。在半導體行業(yè),存儲器半導體廠家爾必達從9月份開始減少DRAM的產量,最近又開始同臺灣三家半導
- 關鍵字:
減產
減產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chuàng)建詞條減產!
歡迎您創(chuàng)建該詞條,闡述對減產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減產的朋友們分享。
創(chuàng)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